2018-02-25
郑青松,男,1973年出生于涟水县涟城镇,现为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青松出生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苏北小城,父亲是涟水中学的教师,母亲在杨口乡当民办教师,郑青松在杨口乡郑洼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生活。回想起郑洼村的风土人情,郑青松至今还多次回郑洼村寻根。
1980年郑青松进了涟水县城,先后就读于涟水实验小学、涟水中学,儿童和少年时代的郑青松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涟水中学校园中生活、成长,现在的外国语中学就是原来的老涟中,它的最北部有一块三面环水绿树成荫的所在,郑青松喜欢那里的幽静,常常跨过小桥徜徉其中,没完没了地看“大书”(区别于连环画的“小书”,指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读完了诸多古典名著和人物传记。
因为父亲的原因,他时常流连于中学化学实验室看师生做实验,这个印象在他心中难以磨灭,以至于多少年后郑青松在他自己的实验室面对各种器皿、仪器设备,还会回想起那一排带有古典长廊的涟水中学化学实验室。
“当时涟水中学的教师队伍可了不得,云集了一大批国内一流名校毕业的高材生。”郑青松回忆说。因为人才荟萃,人文环境颇为不错,老师之间彬彬有礼,学生的学风浓,校园里书声琅琅。回忆那时的生活,郑青松说是因为耳濡目染,促使他对书本和科学有了兴趣,并萌生出考大学、做博士的最初梦想!
回忆起涟水实验小学和涟水中学的老师们,郑青松一直心怀感激,对他们孜孜不倦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敬佩不已!郑青松偶尔还会回来母校,他说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也很敬业,有的甚至比过去的老师还好。他希望在这里上学的童鞋要多努力,"没准若干年后你也是郑青松"。
1991年,郑青松考入江苏农学院(扬州大学),就读农学专业。
1995年,从扬州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涟水县农业局植保站、棉花生产办公室和局生产办公室任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在开始工作的两年里,已调往检察院从事多年政法工作的父亲和涟水教师进修学校的母亲关心最多的是给儿子张罗着找媳妇。
那时候22岁的郑青松并不很顺服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他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独立的思考。他一边行走在涟水的乡镇大地做农业技术推广,感受并记录中国基层最真实的生态和“三农”现状,一边紧锣密鼓地利用空余时间拿起书本,低调地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准备考研。
复习了半年后,他只身背起黄帆布包,奔赴南京农业大学拜访时任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刘友良教授,表达了想拜读门下的愿望,刘先生对这个青年人也很热情,接受并第一次对他进行了科研和学习指导。
1996年年底,郑青松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学科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学科,如愿以偿就读于刘先生门下。
第二次和刘先生见面是在复试的会场上,刘先生颇为怀念地告诉郑青松,南京农学院曾于1971年搬迁扬州,因此他也曾经在扬州执教9年,他对扬州大学也知之甚多,算起来,早就称得上是郑青松的师辈了。
刘先生时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并主管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工作,他的话语不多,但富有感染力。
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攻读研究生时,郑青松进入了一片更为广袤的领域。跟从刘先生从事作物耐盐性调控的研究,郑青松意识到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与生态问题,也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问题。于是,他把目标定在了对农业环境的研究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并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长远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0年,在硕士毕业答辩中,郑青松的科研工作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紧跟着在2002年,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外源钙和缩节安对棉花幼苗耐盐性的调控及其机理》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在刘先生的继续指导下,郑青松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答辩,顺利获得了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同年,郑青松奔赴他在南京农业大学的第三个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加盟该院盐土农业课题组继续开展科研和学习,任讲师,从事植物抗逆性和海岸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担任大学生班主任和研究生辅导员。
“善良正直,平易近人,对学生认真负责。”这是郑青松留给学生的印象。因出身书香门第,成长在中学校园,他知道求学的可贵,故而他对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端教师架子,对学生的疑问耐心讲解、循循善诱,真诚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担忧,他希望培养出更多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故而他精益求精,在学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又对学生格外关心。2016年,在导师郑青松鼎力推荐下,刘金隆博士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该校草业科学系的骨干教师。
2006年~2010年,结合在盐土农业资源利用课题组的工作,郑青松在“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合作研究领域为江苏沿海滩涂植物资源与环境。2007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成为硕士生导师。
在2007年~2008年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郑青松赴美国Utah State University植物逆境生理实验室进行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合作研究。2013年~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他赴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植物研究室进行定量蛋白组学方面的合作研究。
2012年逢学科变革,原来统一的一个大课题组,演变成仅仅外部结合内部独立的一个个教师课题组,对于郑青松来说,迎来了第二次独立思考和巨大挑战。独立组建和发展“滩涂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团队、清理以前大团队的事务、带好手中的研究生,并应付着香港境外研修前的各种手续,5年来,在“做一名好老师”目标的驱动下,郑青松始终以勤勤恳恳、表里如一的态度来对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科研、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维护大局,走出了一条稳步发展的人生之路。
迄今为止,郑青松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校级等科研项目近20项,仅仅近3年,获得科研资助经费达3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郑青松科研团队的发展。在国外的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Plant Biology、PLOS one等著名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在国内的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土壤学报等一级学报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丛书《植物生理学》、《江苏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江苏省海岸带滩涂及其利用潜力》、《江苏省海岸带和海岛调查总报告》等4部。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6人,协助或联合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其中国际留学生1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联合培养研究生3人。科研上主攻方向为植物逆境营养生物学、盐土农业和湿地生态等领域。2009年,郑青松入选南京农业大学“133重点人才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选为“南京农业大学第六届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竞赛优秀导师”;2016年被授予“盐城市515领军人才”称号。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金隆学位论文《油菜素内酯调控三种双子叶植物耐盐性的效应及其机制》被评为“2014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郑青松被评选为“南京农业大学第六届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竞赛优秀导师”,指导的周诗雨(本科生)、彭益全(研究生)等设计的《绿风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在仙林科学城挑战杯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
郑青松说,作为涟水籍贯的南农人,很欣赏和怀念老校长翟虎渠教授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希望自己也能够对家乡多做贡献。当学校招生部门咨询他是否愿意每一年到涟水做招生宣传时,他当即一口答应下来——为家乡、为母校,还能说什么呢?
或许,在郑青松眼中他自己称不上优秀,但是他永不忘记家人、老师和朋友对他的支持和付出,不忘记自己家乡对自己的期望!
文:涟水日报全媒体记者夜航船 青竹
天南地北涟水人原创稿件